儒家的三纲八目——七天假之五

唐代确立了儒释道三教的概念。这与魏晋中原文化同其他各族文化融合产生的结果有关,实际上唐代不仅确立了儒释道在正统文化中的地位,还接纳了摩尼教、祆教等被称之为三夷教的异族宗教。而宋朝最初的太祖、太宗和真宗皇帝对待三教的态度也是无偏倚的。虽然中国的皇帝大多喜欢本土的道教,整日琢磨如何修炼内丹甚至大举飞升,但是并没有因此限制其他宗教的发展。

有趣的是佛教作为宗教进入中国是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,而儒家被汉朝确立大一统地位则是在东汉,确定是晚于佛教作为宗教的身份的。当时,从教义上,也没有儒教十三经的概念,最初儒家经典只有易、诗、书、礼、春秋五种,又称之为五经。还有一部孝经,一直作为儒家弟子入门学习的读物。甚至到魏晋六朝的时候三教也都是各自发展,彼此并无大小强弱之分。儒教对国家产生莫大影响力则是在进入宋代以后,当时从传统儒学(汉至唐的古文经学),衍生出新学(需要结合王安石变法来看)、道学、理学、心学等。宋代是儒学发展的鼎盛阶段,特别是进入南宋后,程朱理学、陆王心学产生。直至明代理学成为正统的儒家代表学说。

宋代对于儒家经典已经扩充到以《易》《书》《诗》《左传》《礼记》《周礼》《孝经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为参考的九经,也就是从九经出发来规范士大夫的精神和行为准则。

南宋朱熹创立的理学被地方的士大夫们接受后,强化了三纲领八条目的重要性。三纲八目讲求的是内圣外王。所谓内圣就是追求内在的自我的发展,外王则是要求自我的发展最终要为外部世界所用。即孟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
在儒家经典【大学】里,指出了三纲领的内涵: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八条目是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八条目可以作为想达到三纲领的实施方法来看,八条目的解释非常多,就我个人看来,我更倾向于把它如下理解:格物、致知可以获得学识从而获得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四项目标的知识,而诚意、正心则可以保障正确的、不偏斜的按照目标来发展自我。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之间则是从个人责任到实现自我诉求的一种递进关系。
历代帝王和统治者正是通过三纲八目将力求仕进,做有为之人的年轻士子们,逐步从个人的自我要求向为国为天下的方向引导。这种伎俩从开始便一直影响着年轻士子模糊的治学观念和理想诉求。

现代社会渐渐淡漠的族群关系在宋明之际还十分牢固,三纲八目不仅确立了为人立学之初的目标,还要让人知道为了达到为国为天下的终极目标前,还须明了修身、齐家这样的概念,而齐家则是为巩固族群关系的关键。其实不论何种宗教学说,必然要通过对个人的自我要求规范,来实现最终蛊惑拉拢一群人的目的。所以儒家对三纲领八条目的解释众说纷纭,其中比较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对三纲领的解释上。

明明德是要求自己要理解什么是光明的德行,止于至善是做事精益求精,直到将事情做到完善完美恰到好处的地步,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变。在止于至善就是保持一种中立的状态,不偏不倚,恰到好处,所谓中庸也。

这两条纲领没有太多问题,有问题的是亲民这条纲领,程朱认为亲民为新民之误,因此程朱理学是从新民的角度去解释这条纲领的,即要求人做自新之民,能够自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。而明代王守仁代表的心学则坚持亲民的说法。传习录中有对亲民一说的深入探讨:
【先生曰:“‘作新民’之‘新’是自新之民,与‘在新民’之‘新’不同,此岂足为据?‘作’字却与‘亲’字相对,然非‘新’字义。下面‘治国平天下’处,皆于‘新’字无发明。如云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’、‘如保赤子’、‘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谓民之父母’之类,皆是‘亲’字意。‘亲民’犹如《孟子》‘亲亲仁民’之谓,‘亲之’即‘仁之’也。‘百姓不亲’,舜使契为司徒,‘敬敷五教’,所以亲之也。《尧典》‘克明峻德’便是‘明明德’,‘以亲九族’至‘平章’、‘协和’便是‘亲民’,便是‘明明德于天下’。又如孔子言‘修己以安百姓’,‘修己’便是‘明明德’,‘安百姓’便是‘亲民’。说‘亲民’便是兼教养意,说‘新民’便觉偏了。”】
从王阳明的阐述来看,朱熹与他观念的区别在于,朱熹将亲民一条作为人对内对己的一种诉求,要求人能自新,有改造优化自身之意。而王阳明则将亲民理解为,以上位者亲敬百姓人民,修己以达到亲民之目的。如此可见虽然两种解释都要求对自我进行改变,但目的不同,境界也不同,显然王阳明之说更贴近儒家传统的认知。

三纲八目是所谓儒家经典的概括,类似近些年很多人流行背诵佛教之心经一样,我们可以通过简短的概念阐述了解到儒家经典文化的要义,当然这种要义经过不同时代和人文观念的洗礼,已经支离破碎,很难做出统一全面有说服力的解释,但是人应该通过对内而外来要求自己,借用评价王文成公的一句话来说就是:成天下之大功,举内圣外王之学,环而萃诸一身。

清水 20161005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