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历改革——七天假之三

记得初高中历史课本上并没有记载庆历改革这件事,或许是我年久记不清了也说不定。
但是又逢十月一,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六十七周年,我倒忽然想起庆历改革这件事来。
庆历改革持续了一年零四个月
从庆历三年(1043年)开始,到庆历五年(1045年)结束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庆历四年春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。。。 初中我们就背过这段文字。
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(1046年)九月十五日,正值庆历改革失败后的第二年。范仲淹写出了名句【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】、【不以物喜
,不以己悲】。他当时是出于怎样的情况和心情写下这些话的呢?

宋仁宗在位后期,正值北宋建朝八十余年,政治弊端和社会危机严重,官僚机构庞杂、冗兵、冗费、财力不足。兼且面临辽和西夏的外部威胁以及农民起义和各种兵变,说是内外交困也不为过。

范仲淹走上庆历改革的道路是从庆历三年八月开始的,范仲淹虽是文臣,但在庆历改革之前有过领兵作战的经历,这与宋初奉行的重文轻武有关,文官在当时的职权是很大的。五个月之前,吕夷简刚被罢为司徒,兼修国史,与议军国大事,也就是名义上的退休顾问了。而范仲淹以参知政事,富弼以枢密副使上任。参知政事相当于当时的副宰相,同枢密使、枢密副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共为宰执。
此后一系列改革在宋史中的记载如下:
【庆历三年冬十月丙午,诏中书、枢密同选诸路转运使。丁未,诏县令佐能根括编户隐伪以增赋入者,量其数赏之。壬戌,诏二府颁新定磨勘式。
庆历三年十一月丁亥,更荫补法。壬辰,限职田。
庆历四年正月辛卯,太常礼仪院上新修《礼书》及《庆历祀仪》。
三月乙亥,诏天下州县立学,更定科举法,语在《选举志》。
庆历五年正月乙酉,范仲淹、富弼罢。丙戌,杜衍罢,以贾昌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、集贤殿大学士,王贻永为枢密使,宋庠参知政事,吴育、
庞籍并为枢密副使。
庆历五年二月辛卯,诏罢京朝官用保任叙迁法,又罢荫补限年法。】
上面一系列措施涉及到了废除磨勘制度来严明官吏黜陟,限制官吏恩荫继承,将进士科的诗书考察改为对经义理解的考核,重新厘定和分配官员职田。
这些措施的一部分在改革失败后即遭撤销,但也有一部分,例如科举改革对此后的王安石变法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参与这次改革的人有范仲淹、富弼、韩琦,以及谏官欧阳修、蔡襄、王素、余靖等人。
明宪宗时,邹智对仁宗执政时的这些人评价如下:【昔宋仁宗知夏竦怀诈则黜之,知吕夷简能改过则容之;知杜衍、韩琦、范仲淹、富弼可任则不次擢之。】由此可见后人对庆历改革派的评价是很高的。

这批人中大部分都出生于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,没有经历过战争,没有政治上的深谋远虑,但却饱含对政治的改革动力,但政治上的不成熟也是其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。此外,在范仲淹上呈给仁宗的【答手诏条陈十事】中有半数以上触动了保守派贵族的利益,这些激进的措施虽有仁宗支持,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内部的支持,很快就宣告失败了。

同后来影响极大的王安石变法相比,庆历改革的时间太短,过早的被既得利益的官僚贵族所扼杀。但是其历史意义重大,可以说是开启魏晋六朝及唐以来,祛除陈腐政治的先河。

虽然事隔近千古,但庆历改革对今天的中国未尝没有借鉴之处,无论政治、教育、文化、官员的选拔与升降还是中央政令的施行,这两个时期都有太多相似之处。然而宋仁宗一时之慨,有范文正公、王文公之辈为之驱策,而今虽风物大盛,却几无可用之人和识人之见,岂不可叹。
庆历改革和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虽然结局并不理想,但是的确为宋朝之后的士大夫建立了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典范,甚至影响到明清直至近代的学人们。几百年后,日本德川家族的德川光国,受明遗民朱舜水的影响,将自己的庭院取名为后乐园。典自然出自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